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与资源 > 行业动态
返回列表页
魔都来啦,科创板持续释放魔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28 10:57    点击量:646

分享到: | | |

截止到2023年2月13日,科创板申报企业累计达到869家。其中注册生效512家,终止(包括终止、终止注册、不予注册)204家,审核中(包括已受理、已问询、上市委会议通过、提交注册)139家,暂缓审议或中止14家。

图 1 科创板企业申报状态分布

                                                                                                                                   来源:上交所科创板官网,光华所整理发布

近期企业申报状态如下(2023.01.29-2023.02.13):

表 1 近期企业申报状态分布

                                                                                                                                         来源:上交所科创板官网,光华所整理发布

一、“魔”之历史渊源

上海,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别名很多,我喜欢“魔都”。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人将上海称作“The Greatest City of the Far East”或 “Paris of the Orient”,是一座代表着东方浪漫与魔幻的城市。还有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二十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写了一本畅销小说《魔都》,认为当时的上海由于租界与县城的互相渗透和互相冲突,这使她具有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魔性”,所以称之为“魔都”。

时尚而又迷离,有距离感而又足够包容,矛盾而又具有美学;充满活力,擅长颠覆老旧,而且瞬息万变……


所以,年轻人喜欢她。

当然,我们的科创板也喜欢她。

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曾聚集了数百家海内外金融机构,具有强大的金融基因。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从此,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鸦片战争后,在华投资的国外企业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股票,不过是“洋股票”;“洋务运动”开始后,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学习国外资本模式,第一批中国企业股票产生。从18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上海就开始有证券经营机构诞生,发展路径是外商先行,逐步发展为华人开办。1920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被认为是上海第一家华人开设的证券交易所;1921年,第二家由华人开办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33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证券部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合并,成为当时远东设备最完备、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

岁月流逝,上海城市的百年沧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奇迹般地变化。

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经过20多年发展,上海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重任在肩。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自此,上海踏上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征程。4年“试验田”,风风雨雨,但是科创板改革行稳致远!此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注册制相继平稳落地,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奠定了基础。

2023年2月1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同日,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月17日,在全面实行注册制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的次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中证金融、证券业协会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发布实施。此次发布的制度规则共165部,内容涵盖发行条件、注册程序、保荐承销、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与核准制相比,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将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理念,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因此制度规则中主要包含了五大内容:1)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2)完善审核注册程序。3)优化发行承销制度。4)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5)强化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

因此,这次全面实行注册制制度规则的发布实施,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想象,如果股票价格真正能体现公司价值,投资者将会增强信心,长期资金才会愿意来、留得住,并不断壮大。那么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是一个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也将会更强有力支持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二、“魔”之“新势力”

十八大以来,我国布局建设了3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4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3+4”区域创新格局:

“3”——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4”——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大湾区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核支撑。

我们调研发现,上海市于2020年3月就正式启动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调研、广泛意见征询和衔接论证,聚焦了以下重点产业: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三大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以及六大重点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的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二是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也称未来产业。“十四五”期间重点布局:光子芯片与器件、基因与细胞技术、类脑智能、新型海洋经济、氢能与储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先导产业。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上海市正式印发《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25年,上海将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上海市作为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区域发展增长极,区域创新高地辐射带动国内创新发展,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合作,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此,“魔都”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有着创业意志和雄心壮志的企业家,来到这里追逐他们的梦想。

截至2月13日,科创板注册生效企业有512家,其中注册地在上海市的企业有77家,位列全国第三位。需要说明的是,注册地在境外的企业是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的,比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从77家企业行业类别可以看出,上海目前集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一批“硬科技”企业,产业覆盖面较广。

表 2 上海市科创板注册生效企业数量排名(按行业)

其中,排名TOP5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25%)、医药制造(20%)、专用设备制造(18%)、软件信息技术服务(13%)和研究试验类企业(10%)。

典型企业代表如下:


三、上海市科创板企业专利情况

科创板上市对企业有着“科创属性”的要求,一个很重要的量化指标就是专利数量,尤其是发明专利的数量。

截至2月13日,上海科创板注册生效77家企业中,从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来看,TOP20科创板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均在180件以上,其中TOP3均在千件以上:联影医疗以4627件占据首位,和辉光电以1951件屈居第二,中微公司位列第三(1616件)。

图 2  上海市科创板注册生效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TOP20

                                                                                                                         来源:商用数据库,光华所整理发布

统计说明:①统计对象:重点统计上市企业核心主体发明专利数据,同时采用了数据库的“公司树”功能,供后续有上市需求的企业作总体参考;②利用商用数据库(黑马和智慧芽)进行统计分析;③统计规则:按照“当前权利人”和“保留最晚公开”,未包含企业正在申请布局且未公开的专利数量。④特殊说明:硅产业集团由于主要是通过投资、并购和国际合作等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因此重点统计了招股说明书中提及的三家子公司专利数量(上海新昇、Okmetic和新傲科技)。

发明申请数量多说明企业将科研成果专利化能力很强,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在该行业身份及地位的象征,因为拥有这么多专利,企业通过专利运营将会获得更为长期的利益回报。另外,不授权意味着没有专利权利,因此我们还需关注专利授权率。

统计分析发现:联影医疗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但是发明专利授权占比(46.8%)却不是最高,但是由于其本身申请数量最多,因此授权发明量还是最高(2166件),比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排名第二的中微公司(1048件)高出111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二的和辉光电(1951件),发明授权占比为45.0%;中微公司不但发明专利申请数量(1616件)排名第三,而且发明授权占比也是最高,达到64.9%;同时,我们发现复旦微、澜起科技和斯特威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在TOP20排名中相对靠后,但是发明授权占比均在50%以上。

表 3 上海市科创板企业专利申请量排名TOP20


                                                                                                                       来源:商用数据库,光华所整理发布

统计说明:①本文专利授权占比的计算采用简单统计方式,即:统计时段内,当前授权发明量/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其中发明专利数量也包含了“审中”、“届满失效”等法律状态的数据。

因此,如果企业有科创板上市计划,请关注以下信息:

1. 建议重点研究同类型、同行业和若干竞争对手的注册和上市进程,做好总体策划,做到知己知彼!

2. 专利的“质”必须有“量”的基础支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此企业围绕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竞争对手专利布局状况多申请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是非常有必要的。

3. 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要时间。因此需要尽早安排专利挖掘、布局和专利申请等相关工作,建议企业提早2-3年启动专利布局申请工作。

4. 发明专利有实质审查阶段,为了提高授权率,需要对科技创新成果专利化过程的质量进行重点关注,比如技术方案的创新性分析,发明点的挖掘和提取,专利文件的撰写质控,以及核心专利的新创性分析等。

四、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TOP3的企业分析

1、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影医疗;证券代码:688271)

联影医疗总部位于上海,同时在美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波兰等地设立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在上海、常州、武汉、美国休斯敦进行产能布局,已建立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根据科创板官网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7月25日,联影医疗共拥有 24 家控股子公司(其中,10 家为境内公司,14 家为境外公司)、4 家参股公司、3 家分支机构,举办了 2 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目前累计向市场推出 80 余款产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 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也在数字化诊疗领域,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提供联影医疗云服务,实现设备与应用云端协同及医疗资源共享,为终端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根据东方财富网发布的2022 年第三季度报告,联影医疗前三季度实现收入58.59亿元,同比增长25.55%,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16.62%,扣非归母净利润7.20亿元,同比增长15.51%,研发费用合计8.68亿元,同比增长18.26%。业绩分析:1)三季度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海外市场和服务收入共同发力;2)不断丰富创新产品线,迈向高端化布局;3)国产医疗影像设备行业龙头,有望受益于医疗新基建。

2、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辉光电;证券代码:688538)

和辉光电成立于2012年10月,是国内知名的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专注于中小尺寸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开发了刚性 AMOLED 和柔性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并针对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笔记本电脑等不同应用领域、不同客户需求提供系列产品。公司成立至今近十年内先后建成第4.5代AMOLED生产线和第6代AMOLED生产线,其中公司第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极大提升了和辉光电的企业能级。

根据东方财富网1月21日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19,524.8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0,515.84 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66,000.02 万元。

业绩分析:1)国际环境严峻考验和疫情反复冲击后,全球经济衰退;2)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3)同时受美联储加息影响,汇率波动大。不过和辉光电同时说明正在持续进行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研发,工艺能力和良率水平稳步提升,整体经营情况平稳有序,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3、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微公司;证券代码:688012)

中微公司是一家以中国为基地、面向全球的高端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公司, 是我国集成电路设备行业的领先企业,是由一大批在全球半导体设备产业长期耕耘,做出突出贡献的研发、工程技术、销售和营运专家创立和参与的科创企业。中微公司主要产品:加工微观器件的大型真空工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等离子体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与光刻机是制造集成电路、LED芯片等微观器件的最关键设备。

中微公司开发出与美国设备公司具有同等质量和相当数量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并实现量产,美国商务部在 2015 年宣布解除了对我国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多年的出口管制。

根据东方财富网1月31日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信息,预计 2022 年营业收入约 47.40 亿元,较 2021年增加约 16.32 亿元,同比增加 52.50%(公司 2021 年营业收入为 31.08 亿元,同比增长 36.72%)。公司从 2012 年到 2021 年十年的平均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 35%。2022 年新签订单金额约 63.2 亿元,较 2021 年增加约 21.9 亿元,同比增加约 53.0%。

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主打产品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是除光刻机外最关键、工艺难度最高的半导体前道加工设备。该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在国内外持续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国际最先进的 5 纳米芯片生产线及下一代更先进的生产线上均实现了多次批量销售。另一个主打产品 MOCVD 设备在新一代 Mini-LED 产业化中,在蓝绿光 LED 生产线上取得了绝对领先的地位。另外,各种新产品开发(用于更先进微观器件制程的薄膜设备和刻蚀设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将为中微公司高速和持续销售增长做出贡献。